由yl23411永利创办的法学类学术集刊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第1辑即将出版发行,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优秀稿件,欢迎各位学界同仁不吝赐稿。
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以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为原则采用来稿,来稿一律平等对待,我们遵循来稿必审,来稿必复的原则。审稿实行双向匿名审稿,有争议的稿件由专家组进行审稿,及时回复审稿情况。
本刊倡导创新研究,鼓励学术自由,本着促进法学学术交流的目的,为国内外法学研究者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流争鸣的平台。本刊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的学风,以求活跃学术探讨氛围,为法学研究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及思想动态。
《永利集团学报 法学版》与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为兄弟刊物,《永利集团学报 法学版》将保持原有栏目及投稿要求。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将突出问题意识, 倡导进行学科交叉研究,特别欢迎东南亚南亚国家法律制度、沿边开放法治问题、国家安全及边疆治理法治问题、跨境犯罪及禁毒防艾法治问题等内容的论文,同时欢迎其他有独到见解的长篇力作。
本刊将于每春季和秋季分上、下两辑出版(创刊号拟于2015年4月出版)。
期待您的来稿,感谢您的支持!
一、 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投稿要求
1.请在稿件中注明相关个人信息(姓名、学历、职称、工作单位、联系电话、邮寄地址及E-mail地址)。来搞请直接发送本刊公共电子邮箱,切勿直接发给编辑个人。
2.字数要求:12000字以上,15000字以上的长篇力作将优先刊用,优秀稿件不受字数上限限制。
3.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,请投稿者务必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。
4.编辑对来稿有权进行必要的修改、删减等技术处理,若作者不同意对来稿进行修改的请在稿件中注明。
5.为保障来稿作者及本刊的相关著作权,请勿一稿多投,否则后果自负。若作者需要保留向第三方授予电子出版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、复制权等相关著作权,请务必在稿件中注明,否则将视为本刊享有向第三方授予电子出版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、复制权等其他著作权,以及向其他刊物推荐、转载本刊已刊载的作品的权利。
6.审稿以收到稿件之日起两个月为限。文章一经刊用,即奉薄酬。
7.若稿件不能被采用,恕不退稿,请作者自留底稿。
《永利集团学报 法学版》投稿邮箱:fxbjbynu@126.com
二、 采稿标准及审稿程序
1.稿件选题新颖、见解独到,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。本刊对具有学术前沿性、思想性以及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论文优先采用。
2.稿件必须由本刊首次公开发表,其他书籍、报刊、杂志、网络等载体均未发表过同一论文或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。
3.来稿应包含文章标题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及作者简介。稿件标题精简概括,一般不使用副标题;摘要及关键字的内容和格式符合规范;正文逻辑清楚、行文流畅、层次分明;文章内容与标题相符,无偏题、跑题现象;内容积极向上,无违反我国宪法、法律规定的内容;用词文明,无暴力、侮辱性文字;作者简介采篇首页脚注形式,包括姓名、职称、学历、民族(汉族可以省略)、工作单位及研究方向;文末附上英文标题、摘要及关键词。
4.稿件作者对自己观点的论述有力、得当,论据充分,思路清晰,逻辑严谨,论证方式是否支持学界权威观点不影响文章是否被采用。
5.欢迎并优先采用独撰的论文,俩人合著的论文必须说明相应的分工情况,本刊不发表俩人以上合著的论文。
6.稿件质量是本刊用稿的唯一标准。本校稿件同校外稿件同等对待,所有稿件均实行双向匿名审稿;对有争议的稿件,专家组讨论决定是否录用。
7.稿件录用顺序一般以收稿时间为准,除非所涉内容具有即时性或是特别优秀。对于已决定采用,但本期版面不足,编辑部及时联系作者,取得作者认可后,在下期录入文章时依顺序优先安排。
8.为节约您的时间,初次投稿无需采用本刊编注体例,可以按照您的习惯进行编注,待外审通过以后再行通知作者按照我刊要求进行编排。
三、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注释体例
1.本刊一律采用脚注的方式,在每页左下角以①②③…每页单独编号的形式标注,引征必须能体现援引文献、资料的信息,能说明引文的来源,以便读者检索相关信息。
2.文中所涉引用必须为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,引用他人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该征得著作权人同意。
3.引文作者为三人以上时,可仅列明第一人,使用“XXX等”的形式代替。
4.如果不是引自原始出处,请在注释前加“转引自”,直接、间接引用、解释说明、背景引用、对立性引用等符合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形式即可,可以使用“引自”、“参见”、“但见”等引导词。
5.引用网页资料,应注明来源网页的链接地址及访问时间。
6.外文作品的引用,依所引文中的注释惯例,注明来源。
7.若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释属同一出处,可用“同上注”。
具体注释举例如下:
* 著作
①苏力:《制度是如何形成的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,第12页。
②王利明:《民法》(第四版)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,第30页。
* 译作
①伯尔曼:《法律与革命—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》(第一卷),贺卫方等译,北京: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,第8页。
②伯尔曼:《法律与宗教》,梁治平译,北京: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,第14—15页。
* 报刊/杂志
①李弘祺:“罪的工价乃是死”,《南方周末》2010年5月13日,第F30版。
②苏力:“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——从梁祝的悲剧说起”,载《比较法研究》2003年第2期,第1页。
* 著作中的文章
①屈原:“天问”,载林家骊译注:《楚辞》,北京: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出版,第79页。
* 古籍
①[清]张之洞:《张文襄公全集·奏议》,卷四七,台北: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,第22页。
* 档案资料
①“沈宗富诉状”,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,巴县档案6-2-5505,四川省档案馆藏。
* 网络文献资料
①常洪:“论罪行法定原则”,http://www.chinacourt.org/article/detail/2004/10/id/137556.shtml,最后访问日期:2014年6月18日。
* 序言
作序者为编者
①林达:《历史深处的忧虑》,北京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,“序言”第2页。
作序者非编者
②何帆:“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”,布莱恩拉姆等著:《谁来守护公正—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》,何帆译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,“序言”第3页。
* 国际/国内组织文件
①云南省人民政府《云南省退役士兵安置规定》,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91号,第3页。
* 英文文献(其它外文注释依据其惯常注释方式)
①Ronald Coase,“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s”,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(1960).
②Gill.JR & Pasquale-Styles.M,“Firearm deaths by law enforcement”,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54(1),(2009).
《永利集团学报 法学版》
《永利集团法律评论》 编辑部
2014年7月15日